建立國資廉潔風險防控信息化平臺 把國企干部“微權力”鎖進制度籠子
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,市國資委紀檢組找準風向標,以問題為導向,積極探索建立健全預防腐敗長效機制。
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,市國資委紀檢組找準風向標,以問題為導向,積極探索建立健全預防腐敗長效機制。2018年市國資委紀檢組切實推動標本兼治不斷深化,強化權力制約,建立管用有效的廉潔風險防控機制,用信息化手段把規范化制度流程融入到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之中,通過“查、找、防、控”四個環節,全面開展“教育、制度、監督、管理”四位一體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工作,把國企干部“微權力”鎖進制度籠子。 十八大以來市國資系統共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共71件71人,其中涉及違法移送司法機關案件達16件16人。這些案件的查處在社會上引起一定的反響,高嶺土公司被騙案、工發集團“306”案件等一些大案、要案的發生,林承標失職瀆職造成巨額國有資產損失引起社會廣泛關注?v觀多起國有企業典型案例,黨員領導干部、企業領導人員 “三重一大”制度、財務制度、招投標制度等執行不到位、內控制度形同虛設,人財物配置權和裁量權濫用、擅用,有制不守,有規不循,千方百計規避約束,把制度當成“紙老虎”和“稻草人”,是最終造成權力失控,導致職務犯罪發生的重要原因。 原因明,則道路清。防范國有企業廉政風險關乎國資經濟的穩定和發展,是新形勢下市國資系統建立健全預防腐敗長效機制的有益探索;谖沂袊Y監管和國有企業內控實際,探索以信息化手段構建廉潔風險防控管理平臺,通過信息化手段,全面實現對崗位、權力運行和各種風險的動態監控和全流程管理,實現各項決策、各種制度進系統、留痕跡、可追溯、能監督,通過信息系統進行內控崗位授權、內控報告審批、內控審計檢查、內控考核評價、重大風險預警等,實現對業務過程各項風險的有效防范、控制和消除,實現合法性、風險性審查前置,真正把監督與風險防控融入國有企業投融資、產權交易、財務活動、招投標、工程建設、選人用人等管理各環節和生產經營全過程。 信息化風險防控系統的建設可謂在權與私,錢與權之間,鑄造了一堵銅墻鐵壁,即便存在個別黨員干部意志不堅,在系統內,規范化流程的硬性流水線上也鮮有機會進行權力濫用;即便心存不良,也鮮有機會貪腐,反觀,這不正也是對我們國企干部的一種強有力的保護嗎?在“無情”的系統面前,唯有按流程辦事,方能辦成事,國企領導干部不必擔憂被所謂“人情債”、“請托說情”事項所累,不必擔心被黨紀國法所追究,無后顧之憂,按規矩辦事、走硬性流程,對成就國企干部敢做事、能做事的良好干事創業氛圍將發揮積極效用。
|
版權聲明:來源注明是龍巖國資協會的稿件,版權歸龍巖國資協會所有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已有1617人閱讀